盛夏羊城聚賢才,共研眼科手術新突破——泛大灣區眼科手術沙龍圓滿落幕
2025年7月6日,由愛爾眼科泛大灣區管委會主辦的“泛大灣區眼科手術沙龍”在廣州南沙盛大啟幕。本次活動以“技術共享、創新共進”為核心理念,匯聚泛大灣區眼科力量,通過無剪輯手術視頻的展播與深度交流,共探眼科手術領域的規范化發展路徑。
大會現場
本次沙龍活動邀請到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副總裁唐仕波教授,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廣東省區總院長王錚教授、廣西省區總院長李莉教授、廣東省區副總院長鐘景賢教授、廣東省區副總院長俞曉藝教授等愛爾專家;同時,還邀請了深圳市眼科醫院賴銘瑩教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馬偉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軍明教授、暨南大學第1附屬醫院張靜琳教授等專家出席活動。
唐仕波教授致辭
活動伊始,唐仕波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指出,“泛大灣區眼科手術沙龍”旨在通過手術視頻展播,聚焦臨床技術,提升手術精度,推動手術技術的規范化發展。同時,此次活動邀請了公立醫院體系的專家一并參與,希望通過眼科同仁們的共同努力,在泛大灣區這張畫布上,共繪眼科診療的新藍圖、新格局。
三大單元聚焦臨床實踐,多領域專家共探手術精進之道
左上:王錚教授、右上:李莉教授、左下:俞曉藝教授、右下:鐘景賢教授
第1單元在王錚教授主持的“TICL植入中導航與OCT的結合”拉開序幕,展示了術前設計與術中確認協同提升手術安全性的實際應用。緊接著,東莞愛爾眼科醫院院長劉斐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軍明教授、愛爾眼科研究所副所長馬紅婕教授等專家主持了多例眼底復雜病例,其中不乏膜剝除、黃斑裂孔修復等高技術密度操作,引發現場對手術路徑、風險規避等方面的積極討論。
左上:王錚教授、右上:劉斐教授、左下:王軍明教授、右下:馬紅婕教授
第二單元由李莉教授主持,深圳市眼科醫院賴銘瑩教授、佛山南海愛爾眼科醫院晏世剛院長、暨南大學第1附屬醫院張靜琳教授、中山愛爾眼科醫院趙岐院長等專家主持的作品內容覆蓋白內障合并玻切、玻切聯合黃斑前膜剝離、睫狀體分離修復等多個場景,不少作品中展現了術者在面對復雜病情時的判斷與權衡。
左上:李莉教授、左下:趙岐教授、右上:晏世剛教授、右中:賴銘瑩教授、右下:張靜琳教授
第三單元則聚焦于白內障領域及部分眼表疑難病例,由鐘景賢教授領銜,愛爾眼科佛山區域院長梁先軍教授、順德愛爾眼科醫院梁納院長、廣州愛爾眼科醫院武哲明主任等專家主持的作品,集中展示了4例白內障及角膜相關手術作品,涵蓋3D導航輔助操作、感染性角膜病處理、人工晶體斷襻應對以及成熟期白內障管理等多個方向。作品中既有新技術的探索,也有術中突發情況的應變處理,引發現場專家就術者判斷力、操作穩定性及耗材質量問題等方面展開了充分討論,現場交流深入務實,教學價值突出。
左上:鐘景賢教授、右上:梁納教授、左下:梁先軍教授、右下:武哲明教授
左上:趙春陽教授、右上:段虎成教授、左下:邵東平教授、右下:熊露教授
與會醫生普遍表示,此次沙龍形式緊湊、氛圍開放,不同于傳統演講式學術會議的“單向傳授”,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拆解”和“對等交流”。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術者,還是年輕參與者,在此次討論中都獲得了清晰的反饋與新的思路。
學術交流激發創新動能,泛大灣區眼科協同發展再啟新程
唐仕波教授總結
唐仕波教授在總結中指出,本次活動給大家帶來了眼科手術技術本真、純粹的樣子,專家們坐在一起,為手術設計及技藝各抒己見,這些碰撞比任何教科書都珍貴。未來,手術沙龍將繼續優化組織機制,吸引更多術者參與,通過典型案例、真實操作和專業點評,推動技術標準的內化與風格沉淀,真正讓手術沙龍成為大灣區醫生群體自我打磨、自我提升的臨床平臺。
近年來,愛爾眼科泛大灣區始終以推動區域眼科醫療水平協同發展為己任,不斷深耕臨床與科研領域。2024年,不僅收獲了10個省級科研立項、16篇SCI論文及12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的豐碩成果,更有唐仕波教授、陳建蘇教授的項目榮膺“2024 眼科學中國十大原創進展”,彰顯了在原創技術探索上的硬核實力。而泛大灣區疑難眼病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在廣州的落地,更打破了地域壁壘,讓優質診療資源得以高效流動。
此次泛大灣區眼科手術沙龍的圓滿舉辦,正是愛爾眼科泛大灣區在“技術共享、創新共進”道路上的生動實踐。未來,愛爾眼科泛大灣區將繼續以這樣的學術交流為紐帶,串聯起更多眼科力量,在臨床技術規范化、科研創新協同化、診療服務均質化的道路上持續發力,為千萬眼病患者帶來更優質的診療服務,共同書寫眼科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終審:唐仕波